近日,法拉第未来公布二季报,净亏损增至1.42亿美元,同比增长167.9%。同一天,在中国,一个关于#李每卖出一辆车就要损失23000元的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
这两家具有代表性和高度话题性的造车新势力企业在经营上面临一些调整,这或许也反映了国内外造车新势力高知名度和高曝光率背后的困难。生存不易,盈利更难。
市场表现大相径庭。
具体来说,这两家公司在市场表现上有很大不同。依靠单一产品,李前7个月实现销量70825辆,月均销量超过1万辆,成为国内造车新势力第一阵营。同时,L9即将交付以及L8等新车的消息让其发展前景备受期待。
理想的表现也是国产造车新势力“百花齐放”的缩影。7月份哪吒、零跑、小鹏、理想、蔚来销量均过万辆;1-7月,它们的累计销量分别为77168、64038、80507、70825和60879。以这种势头,国内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站上一年10万辆的规模,已经成为大概率事件。
另一方面,FF,其首款车型FF91,一如既往的艰难。此前,FF近日宣布FF91预定数量达到399辆,将于第三或第四季度交付。然而,经过几年的意外跃升,消费者对FF的期望似乎已经降到了冰点。
特斯拉之外的其他美国造车新势力的表现同样乐观。Rivian上半年交付汽车5694辆,不仅与国内造车新势力前五名相差甚远,能否实现25000辆的年销量目标也是未知数。上半年Lucid仅交付新车1039辆,与全年交付12000-14000辆的目标相差甚远。
商业困境“殊途同归”
但值得注意的是,没有产品交付,徘徊在生死边缘的FF,有着欣欣向荣的市场业绩和产品阵容的延续性的理想,但在商业上的表现却是“殊途同归”。
第二季度,FF营业亏损约1.37亿美元,同比增长389.29%;净亏损增至1.42亿美元,去年同期为0.53亿美元;它的现金流只有5220万美元。可以预见的是,几乎没有盈利手段的FF,在产品交付之前,还会继续大幅亏损。
或许支撑FF生存的唯一理由就是公司股东强大的融资能力。在其二季报公布的当天,就宣布达成了新的融资协议,将于近期获得约5200万美元的注资,而这一协议的融资总额最高可达6亿美元。
Rivian第二季度净亏损17.12亿美元,上半年累计亏损高达33.05亿美元。Lucid第二季度亏损4.14亿美元,业绩也大幅低于市场预期。
放眼中国,一季度理想净亏损1090万元,离盈利仅一步之遥;但第二季度亏损飙升至6.18亿元,创下登陆美股后的新高,并由此陷入“越卖越亏”的窘境。虽然小鹏和蔚来尚未发布二季报,但其一季度亏损超过17亿元,二季度扭亏也绝非现实。
市场表现不佳导致巨亏在情理之中,但销售“火爆”的韦小立也陷入亏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首先,造车新势力的规模突破,只是和它本身相比。1-7月,国内五大造车新势力累计销量35.3万辆,相比乘用车市场1252.9万辆,仍是九个牛一毛。在规模推动效率的汽车行业,10万辆或许只能算是一条“生命线”。相比之下,第二季度交付25.5万辆汽车的特斯拉,已经具备了全年百万辆的规模,其Q2净利润也达到了22.69亿美元。
而且造车新势力还处于发展初期,渠道建设、宣传、RD投入、服务维护等成本都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在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背景下,阵容齐全的大集团可以通过优化产品产销实现“销量下降、利润增加”,但造车新势力却远远落后。